扭矩终紧VS扭矩+角度终紧

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扭矩的拧紧方式了,而是提出了扭矩初紧+角度终紧的方式,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用途,重要的螺栓拧紧,一般采用力矩加上转角。主要有两个用途:

1、消除假力矩;

2、通过转角监控拧紧过程的异常情况

更重要的是,拧紧工艺的确定,是和最终需要的轴向压紧力相关的。传统的拧紧方法是用控制力矩来保证压紧力的,这在一般强度螺栓和对压紧力不是要求很高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如缸盖、主轴承座、连杆、飞轮、减震器、摇臂等对压紧力要求较高的关键力矩上,简单的用拧紧力矩来控制是不合适的,因为很明显,拧紧的转矩大小并不和最终的轴向压紧力成正比。这和螺栓、零件等的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对于缸盖等螺栓较多的工件,会采用多次拧紧的方法,一般都为50-70N.m左右的力矩预拧紧,然后用力矩+转角的方式来拧紧,对于某些要求较高的发动机,还会在终拧紧之前分别将预紧的螺栓先拧松。

q3


预拧紧的目的是因为螺栓很多,被压紧的平面通常较大,为了避免假力矩及零件的变形,先用较小力矩将工件压平。再终拧紧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力矩+转角,还要测量最终的力矩,也就是监控力矩。比如拧紧80N.m后转角180度,监控力矩200-350N.m。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前面也提到了反馈的是摩擦力,通常拧紧不合格会有几种现象。

1)角度超上限,监控力矩小于下限值;
2)监控力矩超上限值,转角未达到设定的下限值。

第一种情况,简单点理解就是螺栓和螺孔的摩擦系数太小,转角很容易上升,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螺孔被加工大了,在螺栓上涂油也有这种效果;

第二种情况是摩擦系数太大,通常是因为螺孔小,或者夹杂有杂物,或者是螺栓法兰面有杂物或者材料不行被磨损。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必须更换螺栓检查问题。

在大量的实际运用中发现螺钉在力矩+角度拧紧以后,扳手反馈的终扭矩差别比较大,可能会有几百牛米。可以看出如果这个时候只力矩拧紧的话可能就达不到需要的紧固效果

010-82254797

京ICP备2024099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