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核准量超以往半年 海上风电爆发助推海缆、塔筒桩基空间数倍增长

2024年1月,国内新增海上风电核准量达5.12GW,相当于2022全年的55%、2023全年的44%,海上风电项目密集核准正在引领多个细分领域需求爆发。


海上风电正迎爆发


2024年上半年,海风招标有望迎来密集释放,2024-2025年海风需求储备足。


一般而言,海上风电场分为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风电场、近海风电场以及深海风电场3类,其中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风电场水深5m以下,近海风电场水深为5-50m,深海风电场水深为50m以上。我国海上风电场目前主要布局在近海以内,大多数在潮间带范围,开发规模化的潮间带及近海风电场在技术上已较为成熟。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我国拥有大约1.84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近海水深5—50米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可达500GW,而我国深远海风能可开发量近海的三倍以上。我国是海风开发最具活力的市场,但目前开发总量较小,随着部分省市出台针对海风的补贴政策和具体执行方案,鼓励项目加快落地,海上风电开发潜力巨大。


23年9月底以来国内海上风电催化不断,重大项目开工交付节奏逐步明朗,相关企业24年业绩确定性夯实。24年上半年海风招标有望迎来密集释放,深远海开发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各省深远海规划有望陆续落地。


2024年1月,国内新增海上风电核准量达5.12GW,而2022年核准量达9.31GW,2023年核准量达11.75GW,2024年1月海上风电核准量已达到2022年的55%、2023年的44%。从省份看,2024年1月核准量,广东省核准2GW、福建省核准1.2GW、辽宁省核准1GW、浙江省核准600MW、河北304MW,广东市场持续引领海风发展。


当前,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已经得到了大幅提升。


根据IRENA,全球海上风力发电加权平均LCOE从2010年的0.197美元/kWh降至2022年的0.081美元/kWh,仅高出化石燃料约17%,该差距目前仍在继续缩小,全球风电产业已进入景气发展周期,未来风力发电的经济性将进一步提升。


国内海风已基本实现平价上网,度电成本有望持续下降。根据CWEA统计,当前中国海上风电项目的平均度电成本已经下降到0.33元/kWh左右。在水深小于35m,登陆距离小于70km的浅、近海风电场,只要基础不需嵌岩,已基本能够实现平价上网。随着海上风电降本增效的不断推进,根据CWEA的预测,从2022年底到2030年中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将整体降低19-23%,预计2030年海风度电成本将降低到0.25元/kWh左右。


此背景下,CWEA预计2023-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8-10GW、12GW-15GW,2025年将超过20GW。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为1.43GW。海上风电用海、航道、环评等审批流程周期较长,叠加风机价格回落使得下游开发商的风电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根据央视财经,2023年9月以来,国内多个海上风电项目施工加速推进,但考虑到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较低,预计年内将有约5GW的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并网,2024-2025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则有望迎来高增,预计分别达到10GW和15GW新增装机量。


而从全球角度来看,根据IRENA,相较于2022年,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63GW增至2030年的494GW,增长空间约684%,年均新增装机约54GW。


风机大型化是风电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解决方案之一。大兆瓦机型的运用,可使海上风电场减少机组台数,显著降低运输、安装、电缆连接等前期配套成本以及后期运维管理成本,同时还有助于风电场平均风速,提升风电场的经济性。


2022年我国新增陆风/海风的平均单机容量分别达到4.3/7.4MW,较2020年分别提升1.7/2.5pct。


风机大型化趋势下,塔筒的单MW价值量基本稳定,桩基单位价值量有所提升。根据海力风电招股说明书,其桩基的单机容量从2018年的3.29MW提升到4.46MW,提升幅度为35.56%,单MW的桩基售价提升幅度为41.40%,成本提升幅度为35.53%,价值量呈现提升趋势。


专业机构测算,预计2025年我国陆上塔筒需求434万吨,海上塔筒需求140万吨,海上桩基需求433万吨,海上塔筒+桩基需求合计573万吨,较2023年有数倍的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陆上塔筒需求630万吨,海上塔筒需求563万吨,海上塔筒+桩基的合计需求为745万吨。


010-82254797

京ICP备2024099378号